荥阳市教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把未成年人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德育课程的出发点,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和德育工作的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教,润物无声,真正把工作做到未成年人心坎上。
一是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体系,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指南》,荥阳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实践等关键环节,加强德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规定及评价方法》等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管理制度,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各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以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思政课任课教师为骨干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队伍,协调了以家长、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为辅助的思想道德建设参与队伍,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内外结合的管理格局。
二是凸显德育工作特色,广泛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思想道德教育在行动”。荥阳市中小学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普遍开展了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主题教育行动;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少先队共青团会、家长开放日、入团入队入学等仪式和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依托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董天知故居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和实践基地,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情;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教育和“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持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聚焦未成年人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开展主题征文、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见行见效。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积极上好“大思政”课,建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发挥“学科德育”主渠道作用,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校本化,特别是把润德内容融入到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贯通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连同《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等基础性德育课程,同时融入“四史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学科大思政”德育课程。另外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思政课程思想内涵,联系未成年人生活实际,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思政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学科融合渗透立德树人,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典型案例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四是坚持五育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体化格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荥阳教育局主动联系综治、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健全完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持续巩固和拓展未成年人教育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发挥社会正能量。同时大力推动家庭教育,普及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道德教育一体化格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教育合力,有效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效果,凝聚起全社会关心关爱关怀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鲜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