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00
狂犬病可防可控,科学守护生命安全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4-28 16:25 

一、认识狂犬病:致命却可预防的“沉默杀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如咬伤、抓伤或舔舐黏膜)。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及时、科学、有效地暴露后预防处置,能有效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与高危场景

1.主要传播源:犬、猫是最常见宿主,蝙蝠、狐狸等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

2.危险行为:挑逗陌生动物、接触流浪动物伤口分泌物、未戴手套处理动物咬伤等。 

三、预防关键:从“主动防护”到“科学处置”

(一)日常预防:远离风险,守护健康

避免接触陌生动物:不随意投喂、抚摸流浪猫狗,尤其警惕表现异常(如狂躁、畏光、流涎)的动物。

管好自家宠物:为犬猫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外出时拴好牵引绳。

教育儿童:告知孩子动物攻击信号(如低吼、竖毛),避免单独与动物接触。 

(二)暴露后紧急处理:分秒必争,规范三步法

一旦被动物抓伤或咬伤,立即按以下流程处理:

1.冲洗伤口: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若伤口深,需用注射器冲洗内部)。

2.消毒处理:用碘伏擦拭伤口,避免包扎(除非出血严重)。

3.尽快就医:

尽快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接种狂犬疫苗(共需接种5针,分别在第0、3、7、14、28天)。

Ⅲ级暴露(如伤口出血、黏膜接触唾液)或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需同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快速中和体内病毒。

四、误区澄清:这些常识必须牢记

❌ 误区1:“动物打过疫苗,被咬后不用处理。”

✅ 提示:即使宠物已免疫,仍需按规范处理伤口并就医,因疫苗保护效果可能随时间减弱。

❌ 误区2:“伤口小、没出血就没事。”

✅ 提示:只要皮肤破损(包括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伤口),病毒就可能侵入,必须处置。

❌ 误区3:“超过24小时打疫苗没用。”

✅ 提示: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但即使延迟数日仍建议补种(只要未发病,接种疫苗都有意义,应尽快补种)。

五、温馨提示:

1.全程接种:必须完成全部针次,否则影响免疫效果。

2.禁忌症:狂犬疫苗无绝对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儿童均可接种。

3.不良反应:常见局部红肿、低热、局部硬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过敏罕见。

4.其他情况:若曾全程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需根据时间加强(医生评估)。

生命无小事,预防是关键!夏秋季是猫狗等宠物活跃的时期,我们要特别小心,避免被它们抓伤或咬伤;一旦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规范的暴露后处置;让我们携手科学防控狂犬病,用知识守护自己、家人和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