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对2019年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的通报》(郑政教督[2020]4号)的具体要求,荥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以市政府主抓教育副市长为组长,各涉教委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人,扎实做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现将2020年“督县”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经费落实方面
(一)存在问题
“两个只增不减”未能如期实现。一是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比2018年下降3.08%,在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分别比2018年下降0.47%、5.03%、21.56%、4.82%,未实现“两个增长”的要求。二是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仅为10%,未达郑州市规定30%的要求。
(二)整改措施及成效
1.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2018、2019年,我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12.89亿元、12.49亿元,2019年略低于2018年,主要原因:一是2019年财政为我市教师补缴近3亿元养老保险清算资金;二是2018年为确保市二中、八小、二幼尽快投入使用,工程款支付较多;三是2019年由于学校建设大都是当年新谋划项目,大部分项目刚刚启动,很多工程没有达到资金支付节点,工程款支付较少。2021年我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科学编报预算规划,加快办理建设类项目前期手续,按计划投资及时支付工程资金,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在校学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教育经费增长符合法定要求,将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政策。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我市2021年启动郑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迁建项目,将对其新校址进行大力投入,届时会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的要求。
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
(一)存在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依然存在。一是有1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超过2000人。二是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为34.6%,未达到市规定的50%要求。三是荥阳市5人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6所,均未设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四是部分高中仍存在大班额现象。
(二)整改措施及成效
1.硬件方面着力,持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扩容。我市义务教育段部分学校规模较大,11个学校已超2000人,分别是荥阳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六小、八小、九小、荥阳一中、二中、四中、龙门实验学校。根据我市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及潜力,系统谋划,加强基础教育设施扩容行动,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化解大规模学校。一是持续实施基础扩容。在飞龙路学校、商隐路小学、龙港路小学、菖蒲路小学、索河实验小学初步投用基础上,2021年开足班额、增加学位,直接分解临近的一小、二小、六小、八小、九小、二中等学校班额。二是加快推进准批项目。牡丹路小学、乔楼第二小学、乔楼镇板大刘小学3个新建项目预计年底主体封顶;荥泽路学校、龙港路中学2个新建项目年底进行主体施工;兴华路小学、高山路小学2个新建项目预计年底完成招投标工作,届时将有助于分解九小、一小、二中、龙门实验、四中等学校班额。三是谋划启动新建项目。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工作标准,精准测算,2021年谋划启动龙门实验初中、广武路小学等新建项目,初步形成城区相对合理的中小学布局,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校额问题。
2.加快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一是荥阳市围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公办学位数量,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截至2020年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共计133个班,新增公办学位3990个。其中荥阳市王村镇小村幼儿园改建项目、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幼儿园改建项目、荥阳市豫龙镇第一幼儿园新建项目已投入使用。二是实施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根据《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荥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荥政办〔2019〕14号)文件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国资委要按规定对移交的幼儿园办理土地、园舍移交及资产登记手续。在完成整改和移交后,教育部门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统计,我市2021年秋季共有10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将投入使用,共计96个班,可增加公办学位2880个。届时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将达到52.1%,更好满足学前教育需求。
3.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规范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建设和管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支撑,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市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荥阳市2020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有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中小学设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充分发挥特殊资源教室为普通学校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的重要作用。已在市第六小学、广武镇第一小学、豫龙镇第一小学、索河办实验小学设置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目前正在筹集资金配置配套设施。特殊教育学校主楼改扩建项目将于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增建的配备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于年底投入使用。
4.综合施策,消除高中阶段大班额。目前荥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分别是荥阳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实验高中、京城高中。为缓解高中阶段大班额现象,京城高中在项目可部分投用的情况下,于去年秋季招收高一新生1200人。2021年秋季,荥阳高中、实验高中扩建项目和京城高中新建项目将全部建成投用,届时将完全化解高中段所有大班额。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存在问题
教师交流数量未达规定要求。一是教师交流数量不足,没有达到10%的要求。二是教师培训培养机制不够清晰,部分学校骨干教师数量不足。
(二)整改措施及成效
1.加大教师交流数量。一是加大支教力度,选派更多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同时农村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二是依据省、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教育实际,逐步推进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协作区学校之间、城镇同类学校之间等进行交流轮岗。
2.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是教师培训实行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五级联动。依托“国培”、“省培”、“市培”等平台,有计划地对骨干教师进行高端培训。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与各学校密切配合,创新培训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保证每名教师每学年专业课培训不少于规定学时。坚持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二是深入实施荥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千百十”人才工程。从2019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遴选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10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100名、名教师培育对象30名、优秀校长培育对象10名。同时对遴选出的培育对象进行三年为一周期的培训,每年进行高起点、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提升,不断提高培育对象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对培训结束考核优秀的认定为“荥阳市优秀骨干教师、荥阳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荥阳市名教师、荥阳市优秀校长”。2020年,我市获评“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获评“郑州市级优秀教师”26人、获评“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获评“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24人、获评“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27人。2021年,计划遴选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392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38名、名教师培育对象9名、优秀校长培育对象3名。
四、校园安全稳定方面
(一)存在问题
学校安全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大部分学校主体建筑缺少消防验收手续,二是农村学校未按规定配齐配足安保人员。
(二)整改措施及成效
1.组织协调国土、住建、消防、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实地查验,督促各种政策的落实,尽早完善或办结学校主体建筑消防验收相关手续。2020年12月底前查验并建立台账,2021年6月底前能办尽办。对通过查验确实无法办理消防验收手续的建筑,督促增加消防等安全设施,加强消防监管;按照建筑年限,对老旧校舍进行房屋质量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
2.按照2015年《公安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第五条“学校保安配备标准”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底前对各校情况再次进行统计、核算,并形成专题报告。为保证安保人员的质量,同时兼顾到农村学校学生少,经费总量少,2021年采取由市保安公司统一配备学校安保人员的措施,安保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校园安全和教育平安建设提供保障。
荥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