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灾情发生以来,市财政局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组织党员干部赶赴受灾严重的乡镇开展救灾志愿活动。同时,认真履行财政职责,综合施策做好灾后重建资金统筹保障工作。截至7月25日,我市共收到可用于农村公路、普通干线水毁抢修、农业生产、水利、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灾后恢复重建、医疗救灾防疫等各项资金2亿元。
一是第一时间部署灾后重建资金保障工作。成立局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金融机构对接融资、资金保障、防汛救灾资金统计、帮扶救助五个专项工作组,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指示精神,结合财政职能研究部署下阶段灾后重建资金保障工作。我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杜鹏懿亲自到会布置安排灾后重建资金保障工作。
二是抓好对上对接。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参加与我市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进行对接;同时,抽调专门人员到我市受灾灾情数据统计组进行对接,负责及时掌握灾情损失统计、资金需求、捐赠物资数据等统计工作。同时积极与上级各单位对接,将我市受灾情况相关材料如实报送给上级部门,为争取救灾资金提供现实依据。7月25日,郑州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陈志刚一行3人到我市了解受灾情况,荥阳慈善总会及荥阳红十字会的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三是摸清各乡镇(街道)受灾情况。成立15个党员志愿者帮扶救助小队,由科级干部带队、机关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参加,分头深入各乡镇办协助做好供水、供电、供气、次生灾害险情等排查统计工作,协助做好防汛救灾物资、资金调配使用和统计,全面对接各乡镇、各单位做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资金筹划工作等。
四是实施“特事特办”,着力提高资金拨付效率。优先保障防汛救灾各项资金需要,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凡是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支出等,相关手续和资金拨付全部从简,进一步加快资金下达、拨付、审核进度,确保救灾资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