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00
红火“柿”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本站  时间:2023-11-10 14:40 

金秋十月,漫步在郑岗田间地头,一排排、一片片柿树迎风摇曳,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蓝天、白云、青山、黄土、红柿拉出了一幅五彩画卷。

“这小一点的柿子是火罐,主要用来放烘柿,凉甜可口。这大一点颜色青中带黄的柿子是“水柿”,主要做柿饼。”在郑岗村网红打卡点,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郑庭占正在向围观的粉丝们讲解。

郑庭占是崔庙镇郑岗村人。崔庙柿子远近闻名,尤以郑岗为最。20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到90年代中后期,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部分柿树因疏于管理被砍伐,柿子产业逐渐没落,许多在家农户增收无门、致富无路。

为了让家乡的传统柿子产业重新焕发生机,1985年,郑庭占退伍回到家乡后,在崔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深耕柿子产业30年,用自己的热爱和技术,带领周围群众走出了一条甜蜜“柿”业致富路。如今,走进荥阳市崔庙镇,说起柿子,人人都要提一句:老郑是专家!

他是农业技术推广者

面对农户柿树种植水平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郑庭占首先从育苗开始。他潜心钻研,打破了水浇地育苗和传统不科学的春季育苗方式,提出了柿树旱地育苗、冬季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他提出的沙藏法、窖藏法、冰柜贮藏法解决柿树接穗贮藏的难题,他研究的高头劈接、低头小芽腹嫁接等新技术提高了柿树嫁接成活率。

2000年,郑庭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他更加一心扑在柿子产业上。他心系群众,把研究成果都无私传授给了村民,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赢得了村民的爱戴。

为进一步壮大柿子产业,郑庭占深思熟虑,决定以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柿树种植。2009年1月,郑庭占牵头成立荥阳市崔庙镇郑岗柿子生产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50多户。他拿出自己繁育的柿树苗10000棵,让社员免费栽种,全村柿树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对于柿树种植中的各项技术和问题,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口对口的讲解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为本地柿子产业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种植人才。为进一步扩大柿树种植规模,他充分发扬军人作风,骑着摩托车到荥阳市南部山区进行摸排,最终选定了郑岗村、界沟村、王泉村、石坡村四个村,按照高档优质柿果标准,进行柿树育苗、种植、嫁接技术培训。2018年他当选为荥阳市科技特派员。

他是柿子产业探索者

柿树种好后,只有柿饼好,才能卖个好价格。为提高柿饼质量,2018年郑庭占创办荥阳市千尺塔柿子加工厂。在柿饼加工过程中他严格工艺要求,精心加工管理,全心全意对合作社的成员和参与柿子加工产业的农户们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当地柿饼价格由原来每斤的6—8元提高到每斤13—15元,价格翻了一倍。好产品也拓宽了产业发展之路,2014年——2018年,崔庙镇郑岗村连续举办5届柿子文化节,吸引了周边大批群众到来,体验柿子文化,感受乡村风情。

2019年他生产的柿子醋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扶贫产品。他的柿霜糖远销内蒙古、广东。其他村村民看到柿树种植盈利可观,柿子产业大有可为,纷纷种植柿树,先后有86户贫困户因柿树种植和柿饼加工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2021年,郑岗村、界沟村、王泉村等在外务工的78户农户回村种植柿树、发展柿子加工。郑岗村村民老卢的柿饼收入由原来的12000元增长到了30000元。

他是新销售模式的参与者

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行业的兴起,郑庭占的甜蜜“柿业”也有了新的销售新方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崔庙镇政府为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指导各脱贫村做大做强自有品牌,鼓励运用抖音、微信、火山等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拓宽本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郑庭占也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政府带货的东风,在大力发展线下销售的同时,大力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发展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模式,柿饼的销售方式更加多元、销售市场更加广阔,产品的销量和种植户的收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郑庭占的努力下,他的“柿业”发展越来越广阔。2008年10月郑庭占被评为郑州市老区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郑庭占申报“荥阳柿子”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12年他的合作社被评为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被评为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社;2020年郑庭占被评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2021年5月1日,郑庭占当选荥阳市劳动模范。(郭宝田 田国华)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